2009年11月3日

傳播金日成著作是違法的?喬志健報導〈韓國歷史教科書的現狀〉



〈韓國歷史教科書的現狀〉
喬志健
(《亞洲周刊》2009/11/08,轉載自《亞洲周刊》網頁: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e&path=2212883682/44ae2b.cfm ,特此誌謝)

「韓國重視民族自豪感:
人權問題只控訴日本殖民而不談朴正熙全斗煥時代,朝鮮話題仍敏感。」

自六十年代以來,韓國每次修訂課程,都優先考慮和加強本國史教育。一九七四年起,朴正熙政府開始了教科書授權編寫機制,從那時起,整個韓國就只有一種高中歷史教科書。自二零零五年起,教育部開始引入私營出版社編寫的歷史教科書,也只作為補充教材出現。而且,包括公立學校、私立學校甚至教會學校,都必須採用統一的歷史教科書。

韓國歷史教科書如此統一,與其中學歷史教育的指導思想密不可分。「韓國史的教育目標,包括了解韓國的文化,認識本國人民的創造力,以及以韓國為自豪的傳統」等,甚至在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前言中還明確提出要以歷史教育來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韓國歷史教育的「民族主義」也體現在其課程設置上。從初中到高中,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國史」課程,高中內容只是對初中內容的深化。只有高中的文科學生才需要選擇其他的歷史科目,包括世界史和韓國近現代史。所以,世界史只是高中文科學生的可選科目,而韓國史則是所有韓國中學生的必修科目。

韓國為什麼會在歷史教育中如此強調民族主義呢?這與朝鮮半島的歷史與現狀密切相關。在韓國人看來,日本統治時代殖民者將韓國的歷史解讀為「停滯的被動的歷史」,這種殖民史觀必須矯正。另外,朝鮮半島的分裂狀態使培養學生的統一情感成為必要,民族主義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韓國歷史教育的基本指針。

一九七四年以來,經過七次修訂,重視普世價值和全球史觀也是韓國歷史教科書的變化趨勢。然而,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李佑貞碩士認為:表面上,韓國教科書引入了普世價值,但實際上,他們是利用普世價值來為宣揚民族主義服務。她舉例說,韓國教科書談論人權問題最多的地方,就是關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部分,強調人權是為了控訴日本殖民統治者對韓國人人權的侵犯;相對而言,在韓國獨立後的獨裁統治時期,不管是朴正熙還是全斗煥的時期,侵害人權的問題同樣嚴重,但教科書卻避而不談。

隨著亞洲地區相互交流的深入,在最新的版本中,歷史教科書開始要求學生從亞洲地區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然而,亞洲整體性的提出,根本上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新版教科書雖然強調亞洲整體的概念,但具體表述的是韓國文化對外傳播,各國人民喜愛韓片、韓劇及韓國明星,而完全不談國家間的和解、合作等。所以,最終,亞洲地區觀念提出,是要「認識到韓國在亞洲地區的核心地位」。

教科書對朝鮮的介紹也在逐漸增加,有專章介紹政治、經濟與社會,但朝鮮仍是禁忌話題。比如,韓國教科書對於金日成的介紹,僅限於他與蘇聯的合作以及他在國內對其他領袖的血腥清洗,而完全不提金日成抗日、追求獨立的事跡。絕大多數學生很少有機會了解金日成抗戰的一面。直到今天,在韓國境內閱讀和傳播金日成著作依舊是違法的。(喬志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