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日

「農轉非」的社會與政治變遷:轉載農民落戶南京新城鎮可獲產權住房

南京將投千億建新型城鎮 農民落戶可獲產權住房
(2010年7月3日 揚子晚報)

  昨日,南京市召開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會議。記者瞭解到,此次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造就“大南京、新南京”理念,使農民逐步遷入新市鎮,逐漸擁有市民身份,享受市民保障待遇。


  5年內投千億元

  打造新型城鎮結構

  “我們是省會城市,我們郊縣的發展沒有跟上全省的發展水準,甚至還比不上蘇北的一些縣。”南京市長季建業昨天在會上坦言,六合、溧水和高淳的人均財力還低於全省的平均水準。南京郊縣面積6322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96%,農村戶籍人口386萬,具有大城市大農村的特點。


  記者瞭解到,根據新一輪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原則,到2015年,南京要構建“1個主城-3個副城-8個新城-60個新市鎮-1300個新社區”的新型城鎮結構形態。其中新市鎮鎮區人口規模應達到2萬人左右,新社區居住規模在1000人左右。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千億級投資計畫。


  引導農民變市民

  降低副城新城落戶門檻

  會上季建業表示,要推進戶籍制度的配套改革,改變不適應統籌城鄉發展的戶籍制度,進一步降低副城、新城的落戶門檻,引導有條件的農民逐步轉為市民。

  另外,根據昨日會上發佈的規定,現在繞城公路東南段以內,要儘快啟動新市鎮建設,融入城區發展,除了規劃保留的特色村莊外,要整合撤並改造現有農民居民點,提高農民居住的集中度。


  同時根據計畫,到2012年,郊區減少自然村落1500個,新建改建農民集中居住區200個,農民進入新市鎮、新社區集中居住率達到30%以上;力爭用6-8年時間,南京市減少農民100萬人。


  農民遷入新市鎮

  將拿到產權住房

  陳維健副市長表示,鼓勵農民落戶新市鎮、新社區也有不少舉措,遷入新市鎮新市區的農民可以按拆遷補償政策得到有產權的住房。他介紹,希望通過農民變市民,不再像以前那樣搞一次性買斷土地,而是要通過農村的土地流轉,將農民手中的土地變為股份來增加他們的收入。


  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農委主任瞿為民也表示,這次提到要進行“三個置換”,就是用農民土地的承包經營置換城鎮的社會保障;以農村的宅基地和住房置換城鎮的產權住房;以農民現在對村集體擁有的集體資產所有置換成以後的股份合作制。


  “以後的農民將是職業農民和規模較大的農場主”,他說,通過把農民向新市鎮集中,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有效地減少務農農民的數量,經過數年的努力,南京將由現在的205萬務農農民減少到100萬,再經過更長一段時間,將南京的務農人口減少到50萬。這樣一來,農民的身份、就業和社會保障,就都轉變成城市居民的同等保障。據透露,南京將先選擇10個試點街鎮進行三個置換工作。


  據介紹,到2015年南京農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將達到2萬元,年平均增長超過12.5%,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2.5:1以下。

沒有留言: